目前分類:親子樂閱讀 (10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
最近~艾瑪已開始唸些繪本給小臭妹聽~~~


家裡的繪本書大都是以前為哥哥買的,


當然有些是艾瑪喜歡繪本裡美麗的插圖所吸引而買的


 


就這樣家裡漸漸的繪本故事書越來越多~~後來又不停地添購些不同類別的套書


就因為家裡實在太小了,已經沒法再堆書了~~~~而後,都改以到圖書館裡借書去,辦了家庭借書卡加上夫妻二人的個人借書卡後~~總共可借到30本以上的書籍~~~艾瑪覺得這樣每個月~~腦袋就很豐富了


 


想想~有時多利用圖書館的資源,真是棒極了~~當然有時艾瑪借書都借到逾期了,這下就得要被罰停借,等過些時候才能再借哪~~~~


 


 


 


說到小石佛這本故事書~~~艾瑪超級喜愛的(這本是艾瑪自己因為愛那書裡的插畫而買的~~~)


後來~~更因書裡的內容非常精采,曾讓艾瑪在哥哥學校當故事媽媽時,就以這本故事書跑班說故事,每星期一班一班跟孩子分享這本書喔~~~


 


 


記得那時1~2年級有六班~共有12個班級,艾瑪共講了12遍哪~~~


艾瑪最愛說故事時,聲音、表情加上肢體動作誇張,豐富的變化,讓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,而期待每星期的故事日來臨哪~~~~


 


這本小石佛的介紹~~艾瑪上網看到了位專欄作家~李貴美小姐(筆名美子),美子寫的非常非常的棒,整篇內容就是艾瑪想與大家分享的心情~~~~一本真善美的繪本~【小石佛】作家真的很厲害,能透過文字的表達,輕易的將內容重點與大家分享,歡迎媽咪們進入這本小石佛的世界中喔~~~~


 


 


最讓艾瑪如獲至寶的就是,以前艾瑪就曾看過這位作家的一篇文章

來一客閱讀披薩~~讓閱讀變成悅讀而且還跟著文章內的資訊跟著做喔~~~~


 



以前艾瑪不會上部落格,無法和大家分享~~~現在~艾瑪可以將這好資訊和媽咪們一起分享了~~~


而最近真的有緣能認識這位專欄作家~~美子耶~~~歡迎各位媽咪們多多與美子請教~討論問題喔~~~


 


因為~~艾瑪家的哥哥,艾瑪就是對照著文章內的閱讀寶典而進行哪,雖然不是百分百,但是事實證明要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,的確是要從家長本身帶領和陪同,漸進式的讓孩子不知不覺~習以為常~自然的愛上閱讀~~~艾瑪下次來跟大家一起分享我家哥哥小~小的成果。


 


 


真要感謝網路的發達,讓艾瑪得以將這好文章與大家一起分享~~~希望大家會喜歡~~~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艾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







 


(文/博客來編輯 寶妹)




 


什麼是橋樑書呢?在介紹之前,先簡單向爸爸媽媽、老師們說明一下大家早以熟悉的繪本及文字書。

繪本(圖畫書):以「圖」為主,「文字」為輔。其圖不只是圖,作者常常會將想說的話,表達的意境,透過「圖」來向小讀者傳達。所以,「圖」和「文」都會說話哦!小朋友在聽你說繪本時,可是眼耳並用,忙的很呢!  


文字書完完全全以「文字」為主。  


而橋梁書則介於二者之間。


橋梁書以「文字」為主,「圖」為輔。書中的圖片就只是插圖,並無弦外之意,文字量比文字書少,比繪本多。


常常會碰到很多父母在孩子上小學後,就一直購買文字書,因為覺得繪本是給小小孩看的,殊不知若一下子讓孩子從繪本閱讀跳到文字閱讀,對小朋友來說是稍嫌吃力的,也間接破壞孩子往後的閱讀樂趣。


 



所以通常會建議大朋友們,在為孩子挑選書時,除了故事本身有沒有吸引到孩子之外,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要考慮到孩子本身的閱讀能力,盡可能地循序漸進,由繪本(圖畫書)進入橋梁書,再由橋梁書順利的進入所謂的純文字閱讀。讓小朋友很自然的踏上閱讀的旅程,成為一位愛閱讀的孩子。

艾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









閱讀的境界


我對閱讀有一分非常不一樣的感覺,而這一分特殊感情的產生,要從我的母親說起。以前我愛看書,就是找一些有興趣的或工作上需要的書來看,也不覺得有什麼特別。後來我媽媽生病了,有一段時間我常回家陪她,晚上她躺在沙發上看電視,我因為對那些節目沒興趣,就在旁邊看書。有一天我媽媽忽然問我:「你在看什麼?」那一陣子我剛好在看有關研究猴子的書,就跟她說了一些相關的故事。我媽媽跟我說,她很喜歡看我看書的樣子,表情很豐富,有樂、有悲、有微笑、有生氣、有歎息,好像整個人沉浸在其中,渾然忘我。最後她告訴我,她這輩子最遺憾的就是不識字,否則她也可以看有趣的書、知道一些不一樣的事物,而不用看數十年不變的電視劇。那一瞬間,我才意識到,原來我擁有了一項我母親非常嚮往卻無法擁有的能力。


從這件事之後,我開始走出研究室,往偏遠地區、第三世界推廣閱讀活動,我和一些朋友捐了許多書給台灣、大陸各地山區的小朋友。書對這些地方的孩子來說是很遙遠的,但是當我們把書帶到他們面前,跟他們講解書裡的內容,漸漸地,我們發現書對他們產生很大的影響。舉一個真實的例子,曾經有一個小朋友看了我們帶去的一本關於種樹的書,就在自家後院試種,結果很成功,鄰居都來請教他,就這樣一傳十,十傳百,最後這種樹竟然變成這個村落對外產銷的重要產品。從這個故事我們知道,書是會產生奇蹟的,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力。


 


閱讀的五個境界


 


在我的研究工作中,常常會遇到一個問題:常讀書的人和不讀書的人,到底有什麼差別?愈來愈多的研究證據顯示,經常閱讀、不停思考的人,他的境界會跟別人不一樣,會有不一樣的觀點,而我把這種差異分為五個層次:


第一個境界,是到一個新的環境裡,知道如何去活動、去學習、去閱讀。


第二個境界,是知道閱讀有很多不同層次和種類。比如說是在做區分、做整合,或是可以抽出原則、做延伸,或是告訴我們如何運用。


第三個境界,是閱讀多了以後,慢慢可以在書中發現許多機會。因為書裡有太多各式各樣的經驗,可以讓你去嘗試,這條路走不通,換一條就是了,你可以保持樂觀的心,不容易感到挫折。


第四個境界,是知道知識如何靈活運用在不同的地方,不一定跟著別人的腳步走,不會變成死讀書。


第五個境界,是我認為最重要的,也就是讀書不為任何功利的目的,不為考試,也不為工作,純粹為興趣、為休閒。到了這個境界的閱讀,當你發現手上的書只剩薄薄幾頁,你會開始擔心,接下來要看什麼。這時候你會想要做閱讀計劃,會去逛書店、上圖書館、上亞馬遜網站,閱讀開始有了動機。


以上這五個不同境界的閱讀,可以帶給我們兩個最大的好處。第一,是準確性,書讀多了以後,可以讓我們知道在什麼地方、該做什麼事、該說什麼話,都非常準確。第二,是批判性,你不會輕易相信某些報導,你會有自己的思考,知道真相會有其他的可能性。所以,閱讀除了提升境界之外,還能讓我們的思維準確而且尖銳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


我一直覺得通識教育是學校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環,甚至是核心。但是近十年來,可以很清楚的看到,台灣的學校正受到很大的文化衝擊。原因是有很多老師從國外回來,很急著想把他們學到的新知展現出來,所以許多新課程紛紛出現。在這樣的衝擊之下,學生一方面對原來價值系統之下的課程產生了懷疑,以致這些傳統價值的課程愈來愈式微。但另一方面,新引進的知識,在文化方面的討論是那麼的微弱和困難,相形之下,最容易談的,就是專精的知識,造成我們的學生知道很多片面的訊息,但訊息之間無法貫穿,也就是有知識但沒常識。所以我覺得通識教育的重要性,就是要把一門知識或學問的來龍去脈,有系統地說清楚。像這種整合性的知識中帶著非機械型的新知,我想是學生們最需要的。


激發閱讀動機


在提升閱讀風氣上,我覺得最重要的關鍵,是讓家長和孩子們都體認到讀課外書不是件壞事。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讀課外書,就會沒有時間讀「正書」。所謂的正書,就是學校所使用、範圍很有限的教科書。但其實小孩子能從中得到許多創意和有助未來發展的想法,還是這些豐富的課外讀物。


其次是要利用同儕的力量,讓那些已經習慣閱讀課外書的小朋友,在同學之間產生擴散的作用。比如最近我們就在網路上丟出一些問題,鼓勵同學們一起去搜尋解決這些問題的書籍,培養同儕間的感染力。


接著就是要豐富圖書館,最近(指二○○一年)教育部社教司編列了一億元的經費充實社區圖書館,我們希望明年還能增加。因為書愈多,孩子愈容易找到需要的書,就會愈喜歡去利用!


在推廣閱讀運動的步驟,首先是激發小孩子閱讀的動機,讓他願意走進圖書館;同時爭取經費,充實圖書館。雖然現在網路上有所謂數位圖書館,但是我一直覺得走進實體圖書館的感覺是無法被取代的。你在圖書館裡東翻西翻,很可能會發現從來沒想到去看的書,有時候只是因為翻到一張圖很有趣,吸引你去看說明,然後愈看愈多,最後說不定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。所以,圖書館應該是一個創造奇蹟的地方!


本文摘自洪蘭.曾志朗合者《見人見智


艾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


 




孩子常會要求反反覆覆說同一個故事,為什麼會這樣呢?


 


曾經有一個孩子反反覆覆地聽「西遊記」的故事,弄得全家人一聽到他開口要求講故事就先聲明,不要再講孫悟空了,但是他就是樂此不疲,這到底是為什麼呢?


如果你直接問孩子,為什麼一定要說同一個故事呢?他的回答可能很簡單----好聽啊!我喜歡啊!不知道!旣然無法由孩子的口中得知答案,我們只好由孩子的發展來推出了。


其實孩子不僅聽故事喜歡反覆,他們做一些事情也是有固定的程序的----睡覺前喝一瓶牛奶,起床時一定要媽媽親一下,藍色的小車子要放在枕頭邊。孩子對事情的執著是可以理解的,所以一旦他喜歡這個故事,他也會將之當成每日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斷重覆地進行,當然有些父母會擔心,孩子只聽這個故事,一旦重覆,會不會阻礙他吸收新的知識呢?相信這點才是父母最擔心的了。


孩子的成長是無聲無息但卻持續快速地進行著,今天還不會走路的孩子,可能明天就站起來行走了,所以,對大人來說,聽五十遍的西遊記或許很無聊,但對孩子來說,他每次都能在相同的故事中,找到新的經驗,因為今天的他和昨天的他是不同的,所以聽相同的故事,對他們來說不是單調的反覆,而是每天都有新發現呢!過一陣子,當他再也無法由這個故事中得到樂趣時,他自然會去尋找另一個故事了。


本文摘自《童書非童書


艾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







給孩子買了書,他卻不愛看,怎麼辦?


閱讀是有方法的,是要學習的,如果你以為挑書買書之後就是要孩子看書,那麼你可能會很失望。有時聽到父母焦慮地對孩子說:「你沒事做,為什麼不去看書!」或是說:「我給你買了那麼多書!你都不好好看,哪天我發火了就修理你!」或是說:「你今天很不乖,我罰你看三十分鐘的書!


像這樣把讀書看成處罰,也難怪孩子對讀書產生反感,可能影響到他以後上學的態度。所以會買書卻不懂得幫助孩子去閱讀的父母往往是加倍苦惱,當然也會使讀書成為磨擦的導火線,對家庭氣氛反而無所助益。


所以父母除了存些錢買書外,更重要的是讓自己有些裝備,知道閱讀是怎麼回事,知道孩子和童書是怎麼發生感情的,知道童書如何幫助孩子,也知道自己如何幫助孩子,才不致讓自己生冤枉氣!


 


為什麼我鼓勵孩子看書,他卻無動於衷?


有位科幻小說家叫艾昔穆夫,他寫過很多令人讚佩的科幻小說。有一天他父親來他家,看到他寫的書,順手翻翻,忍不住問他:「你怎麼會懂這麼多東西


「是你教我的呀」他回答


「怎麼會是我教你的呢?這些東西我都不懂啊!


爸爸,您重視學問,又教我重視它,其餘的得來全不費工夫!


艾昔穆夫的父親大概從未期待兒子在寫作上大放異彩,也沒想到自己雖不懂科幻,兒子卻成為大師,他傳給兒子的只是一種態度-----重視學問,而這傳家之寶就讓孩子受益無窮。


大部份的父母都喜歡看見孩子愛讀書,也希望孩子會讀書,但是很多孩子從來沒看過父母看書,也許這些父母在上班時看了不少書,可是孩子看到的是下班後的父母,看的只是電視,偶爾看報紙、看雜誌,什麼都看,就是不看書,這樣的父母要說服孩子真是非常辛苦,就像一手捏著鼻子,一手要餵孩子吃紅蘿蔔一樣,你怎麼說讀書有益,都無法取得共識。


孩子愛你,你希望像妳,你也許不是專家,無法教他許多知識和技巧,但是你愛看書的習慣和態度會比專家的千言萬語都有效,父母愛看書,孩子就是有福氣的。


 


孩子不肯認真看書,父母怎麼辦?


以我們以前上學讀書的經驗,總以為看書一定要認真,而認真就是要正襟危坐、正經八百、表情嚴肅、不可侵犯的樣子;我們也以為看書要專心,專心就是不可以講話或聽音樂,除非不得已,不可以離座。


可是幼兒看書常常不是這樣的,他喜歡隨意自在的看,而且當他很專注的看書時,往往就顧不到姿態了,大人常在此時出現權威,打斷孩子的注意力,使孩子漸漸不能專心看書。而且有許多好書是充滿趣味的,孩子看了會嘻嘻哈哈,大人總認為輕鬆的書是大人看的,因為大人生活有壓力,需要紓解,而孩子的童年無憂無慮,所以不需看輕鬆的書,這樣的想法也讓孩子從開始就以為看書是不好玩的事,沒什麼樂趣。


「正經」不是看書的唯一正確態度,惟有讓孩子用遊戲的心情看書,他才會主動的去找書來看,因為所有正常的孩子都不需要大人強迫就會玩,你同意嗎?



本文摘自《童書非童書

艾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



 






父母如何帶領小孩閱讀?


「近年來父母似乎將讀書與『K』書混為一談,導致孩子遠離書本,」日本兒童出版專家、福音館書店會長松居直觀察到,愈來愈多孩子排斥閱讀。


松居直以自己為例,他從來沒有對孩子說過一句:「去看書去!」「快去做功課!」他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念書給孩子聽,一直到孩子十歲仍不間斷。結果,松居直發現,在孩子真正開始「讀書」以前,已經徹底的愛上了。


怎麼樣讓孩子自然地喜歡閱讀,專家提供了幾項建議:


從小牽著孩子的手上圖書館


帶著孩子到圖書館看書、借書,或是帶孩子上書店,感受書的氣息。


 


落實每天十分鐘的床邊時間


不要忽略每天十分鐘的說故事時間,積少成多。


 


不要只讀文字


對年幼的孩子,你可以握著孩子的手念圖畫書,但那不是用來識字的,而是用來感受快樂的。


 


投入感情念故事


用孩子的世界看故事,加入感情,大聲念書給孩子聽,讓孩子感受自己的表情、豐富孩子的語彙


 


閱讀不是在搶分數


孩子進入學校後,不要把閱讀成果導向學業成績的表現,這會讓孩子對閱讀產生壓力,甚至反感。


別拿手孩子的樂趣


有些父母喜歡為孩子導讀,只是,一旦導讀的人帶著「非得具體給些價值觀」的使命時,會壓縮孩子奇想與樂趣,如果有這種情況,還不知不要導讀。


 


事前準備、事後討論


事前準備是指給孩子一個閱讀的環境:像是沒有電視在旁干擾、父母親也看書,或家裡有源源不絕、不斷流動的好書


事後討論更重要。畢竟父母有較豐富的人生體驗,對文字有更強的掌握,試著提出一、兩個可討論的問題,讓孩子發表對文章的想法。但是,要觀察孩子對問題的反應,如果父母問東問西,孩子會把它當成另一種指導,很難再陶醉在故事情節裡。儘可能做到不落痕跡、自然的互相討論


別讓孩子有「偏食」的習慣


 


起初的閱讀,可以從孩子有興趣的書籍開始,但當孩子一直選擇同一種類的書看時,父母必須引導孩子讀不同種類的書。


本文摘自《閱讀:新一代知識革命


艾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








打造到處都是書的生活環境


這是我讓孩子愛上書的第一步驟。就像一本逆向思考的故事書《我討厭書》所形容的:「化妝台和抽屜和桌子上有書,衣櫃和碗櫃和五斗櫃也都是書。沙發上有書,樓梯上有書,壁爐裡堆滿了書,椅子上也高高地疊著書。甚至那些不該有書的地方,也堆滿了書。」雖然我們家沒有如此誇張,但也差不多快變成這樣了。當孩子還是嬰兒時,從我一開始為孩子唸故事書,我就刻意在家裡許多地方都放了書,以下就是我的各處陳列區:


嬰兒床邊


這樣能讓孩子在睡前或睡醒後,都有機會自己拿書翻一翻、或是玩一玩。如果嬰兒床的空間足夠,加上書本又是硬的東西,不像枕頭等物會對嬰兒造成窒息的威脅,我通常都會堆些書在床尾,讓孩子自己去翻閱、把玩。 


因為媽媽有很多時候,是必須毫無選擇地將一歲前的孩子「丟」進安全無虞的嬰兒床裡,去處理一些家事;這甚至只是媽媽快被孩子累得精神崩潰時,唯一的選擇。從小,就要讓孩子見著書本的機會,和見著玩具的機會一樣多。有些孩子睡醒後是不哭的,而會安靜地先把玩身旁的東西,所以放些書在孩子身邊,何樂而不為呢!


主臥房


我和先生的臥床旁邊,有一個書架是專門放孩子的書;而這張大床,則是孩子兩歲以前,我們最常一起停留的地方。因為床又大又軟又舒服,我常常在家裡跟孩子玩著玩著,又回到了這張床上。先生下班回來,在全家吃飽飯後的睡前時光,孩子和我們也還是愛在這裡廝混,所以,這也是我們最常唸故事書的地點。


客廳沙發旁


我們常常一坐上沙發,就像是習慣動作似地,下意識就會去拿電視遙控器,即使明知沒什麼好看的節目怎麼戒除這個壞習慣呢?我把電視丟了。如果在沙發旁邊也能固定放些書,就能增加我們為孩子唸故事書的機率。 


家裡的某些特定角落


孩子常會停留的地方,像是遊戲室、和室、客房,甚至廁所等。


餐桌旁邊


常常聽到有媽媽抱怨,孩子一餐飯要餵兩個小時的情形,如果孩子有吃飯太慢的困擾,不妨試試讓孩子一邊吃飯,父母則在一旁唸故事書的方法。我喜歡國外孩子從一歲開始就自己吃飯的獨立精神,而不太能認同中國人竟可以餵孩子吃飯餵到上小學。女兒小時候胃口小、吃得慢,我不餵、也不想催她,那該怎麼辦呢?於是,她每次吃飯時,我與其待在旁邊窮擔心,還不如拿本故事書唸給她聽。因為她聽得津津有味,每餐飯都吃得順利、平和,氣氛好得很,完全不用上演孩子跑、媽媽追的戲碼。


等孩子上了小學,吃東西已經不成問題時,他們姐弟倆卻開始喜歡一邊吃飯、一邊聊天,而這個年紀的孩子,在聊天之間也不免會嬉鬧起來。我為了讓他們能每


天晚上準時八點半上床睡覺,也偶而會用說故事這招,讓他們快快把飯吃完。不管是三歲還是八歲,這個方法一樣有效。


打造到處都是書的環境,其實應該說是在孩子常常停留的地方,都要讓書本隨手可得、都要設置一個放書的地方,就像是你和孩子一步都不需要移動,就可以輕鬆地拿到書。我不把書本集中放在一處,是因為感覺到有時自己雖想唸故事書,卻常會因為懶得還要抱有安全顧慮的小孩一起去拿,因而減少了很多讀書的機會,所以乾脆就創造一個隨時可讀書的環境,不讓自己和孩子因為其他事情的牽絆,而錯過任何好書。


基本上,當孩子還在嬰兒階段時,我就會讓他們以為書本也是玩具的一種;在他們還沒學會自己翻書之前,拿起書本把玩一番或咬上幾口,也沒有什麼壞處。我甚至將這樣的觀念延伸到車上、保姆家或祖父母家,只要是在孩子的生活範圍之內,都放一些書備用。這樣讓孩子從小就自然而然認為書是生活的一部分,要不愛上它也很難呢。


到了孩子三歲左右,在確認他們已經愛上書本後,我雖然會收拾掉某些放書的地方,但還是堅持在每個孩子的房間,還有主臥房、客廳裡,都設置一個孩子的書架,讓孩子不論停留在家裡的任何地點,都有機會拿到書。


也不知道從何時起,每當兒子、女兒要去上大號時,都會自己抱一疊書進廁所,就像是大人邊看報紙邊如廁一般。甚至有時候,他們還會從廁所裡大喊一聲:「誰再幫我多拿一些書進來!」四歲的小娃兒,邊坐馬桶、邊看書的專注神情,真是讓人莞爾。


因為家裡到處都是書,無意間就能增加很多孩子看書的機會。閉上眼睛,我的眼裡盡是一幕幕孩子在家裡的不同角落,用不同姿勢、在不同時間,享受閱讀樂趣的滿足模樣。


本文摘自汪培珽《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


艾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







想用故事書輔導孩子,不如先給孩子關懷與愛


曾經有小學的輔導室問我,可不可以運用什麼故事書,來幫忙輔導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。然而需要輔導的孩子,絕不是一天兩天的問題,所以也絕不是一本、兩本書就可以開導、啟發的。也曾經有位社工問我,可不可以推薦一些書給他,因為他想幫助一個在九二一大地震時親眼目睹手足遇難的孩子,看看能不能透過書本,撫平這孩子多年來還不願談起事發經過的心理創傷。


 


我沒有輔導孩子的經驗,所以只能想像,如果我是社工或輔導老師的話,我並不會一開始就想著要用故事書,來如何「輔導」這個孩子。剛接觸這樣的孩子時,我覺得應該要像媽媽唸故事書給孩子聽一般,不以任何目的為導向,而只是先用故事來滿足他的心靈,用願意花時間做這件事,來表示對他的關懷與愛;至於要唸哪一本故事書,絕不是最重要的因素。要讓孩子先喜歡我、信任我,願意自動敞開胸懷接受我,再來談輔導才會有真正的效果,不然充其量也只是做做表面工夫。所以,這麼不容易的工作,父母才是應該擔起責任做到的第一人選。


 


教條式的口號或故事,無法深入人心


市面上有一些兒童書或套書,直接命名的標題就是「如何教出好品格的孩子?」、「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?」我不能對這類書評論其好壞,但是,我並不喜歡對童書下這樣的定義,因為這並非是我希望孩子成為愛書人的目的,也不是我鼓勵父母唸書給孩子聽的最初動機。


 


父母是因為愛,所以幫孩子唸故事書,好品格只是附帶而來的;父母是希望閱讀能成為孩子一輩子的興趣,所以幫孩子唸故事書,好習慣只是潛移默化而來的。而且,孩子的心是很纖細的,老是聽些好品格、好習慣、好態度的故事,會覺得很有趣嗎?這會不會讓孩子發現,我們是在暗地裡「指桑罵槐」說他們的不是呢?當孩子還是張白紙時,其實並不需要這一些「功能」取向的故事書;所以,除非你真的看過這些書、而且覺得喜歡,否則可不要因為書名像是可以幫你教孩子,就決定買了。


 


所以,選故事書時,我不喜歡以管教目的為導向,因為教條式的故事將無法深入人心。我喜歡在不同主題、不同型態、不同作者的多樣風格中,交錯涵蓋、潛移默化地將人生道理和價值觀傳遞給孩子。而優良的經典故事書,將經得起時間的考驗,流傳久遠而仍然屹立不搖。


 


 本文摘自汪培珽《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


艾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


 





不要為孩子貼上「比較大」的標籤


如果孩子年紀已經比較大了,父母才想開始幫孩子唸故事書,應該怎麼做呢?我們先來看看「比較大」的定義。當你聽到有人從孩子還在襁褓時就開始唸故事書,即使你的孩子只有兩歲,你可能還是會質疑:「都已經兩歲了,之前完全沒接觸過故事書,現在開始會不會太遲了?」或者,有的孩子可能已經六歲了,但我的書單只列到五歲,怎麼辦?甚至有些孩子都上小學了。所以,父母應該做的第一步就是:不要為自己的孩子貼上「比較大」的標籤。自己孩子年紀的「比較大」,可能還是別人孩子的「比較小」呢。


 


觀察孩子的接受度,來調整唸故事的方法


不論你的孩子已經幾歲了,剛開始幫孩子唸故事書,不要馬上就照本宣科地逐字唸,前幾本或是前幾次時,先用口語的方式試試看。孩子的年紀、成熟度和我們所選的故事書,都可能是變數;所以,父母必須用心觀察孩子對不同故事書的接受度。有的孩子可能一下子就愛上書了,這時當然可以進入下一個「照本宣科」階段;有的孩子則可能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耐心,而這個時程表是完全沒有標準答案可循的,只能有賴於父母細膩的觀察。


 


其實不論是三歲、五歲或十歲,要幫任何年紀的孩子唸故事書,都不要嫌太晚。如果在孩子三歲時,父母想要開始唸故事書給他聽,可以從我在129頁所列書單裡第一階段的書先唸,從一些文字較少、故事較有趣的書開始,然後再視孩子的個別情況,慢慢地增加或調整到最適合的步調。


 


父母的愛,何時付出都不嫌晚


 


然而,習慣的養成還是愈小愈容易建立;如果等到孩子已經不習慣靜下來聽故事、或是大到容易因為其他事分心時,要再希望他們乖乖坐在我們身邊聽故事,「耐心、耐心、還是耐心」,應該是父母們最需要準備的東西。


 


有一位朋友的孩子已經五歲了,才突然擔心起「六歲定終生」的說法,很懊惱為何沒有及早開始唸故事給孩子聽!如果以人腦神經的發育來看,這或許可以提醒父母及早關愛子女。其實大腦的可塑性很高,兩歲前孩子的腦神經發展確實會比成人快速,但真正的定型可直到青春期。況且對孩子來說,他們並不在乎什麼神經發不發展,他們最在乎的是父母的關愛。父母對孩子的付出,永遠不要嫌太遲,只要我們踏出第一步,就是個好的開始。



 本文摘自汪培珽《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


艾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













唸故事書時,不要只想著品格與能力


可能是靜靜的午後、可能是冷冷的冬天,也可能是手邊工作剛好告一段落,只要我大喊一聲:「說故事時間到了!」不論孩子在家裡的哪個角落,總是會連忙朝我飛奔而來:「我要唸這一本!」「不行,我要唸那一本」「媽媽今天很有力氣,一人選一本,全部都唸!」


於是,歡歡喜喜的我們三人,便跳上軟軟的床鋪、鑽進暖暖的被窩,彼此肩靠著肩,聽我娓娓道來一個又一個故事。不論外面的天氣多麼惡劣、環境多麼吵雜,我總覺得那小小的被窩,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地方。有一天,孩子不論走到天涯海角、或是經歷多少人生起伏,這個童年的回憶,都將是陪伴他們一生的重要情感。


這就是我當初幫孩子唸故事書的動機,就這麼簡單。


當父母想要幫孩子唸故事書時,不能一心只想著好品格、大能力。一旦讓親子互動淪為有目的可圖的心態,我便要懷疑父母的耐心可以持續多久?教養孩子的過程可不是一百公尺的短跑,而是需要耐力的馬拉松;如果不能細細感覺說故事時的那份幸福,父母可能在忍著性子幫孩子唸了三個月,卻納悶怎麼還看不到好品格時,便認為:「這方法沒用,別唸了!」然而,其實心目中期望養成的孩子就在眼前,只要父母繼續往前走,就一定會看到的。


 


唸故事書不是工作,而是你對孩子付出的愛


 


對學前年紀的孩子來說,父母就像是他們的天與地;他們最愛的人若能放下全部的工作,只是專心地為他們唸個故事,即使沒有對他們說出「我愛你」,孩子也可以深深感覺到父母對他們的愛。每回當孩子聽了一堆故事書之後,我似乎總能感覺到他們心裡的那份滿足;那就像是我們自己讀了一本好書、或看了一部好電影之後,所獲得的那種充實的感覺。


我常常在一邊唸故事書時,一邊冷不防地給他們一人一個吻、或是說聲「我愛你」;也可能在他們問了一些令人讚嘆的好問題後,只是故意瞪大眼睛,對他們投以佩服、讚嘆的眼光。這時,我每每可以看到他們的眼睛裡透出幸福的光芒,臉上則洋溢著自信的微笑。


孩子上小學後,我開始為他們讀精采的章節故事,因為內容較多,必須分天分次、慢慢唸。而每當一有新的故事開張,雖然明明已經看到孩子聽得津津有味了,我卻還是淘氣地問他們:「好不好聽?」當聽得目不轉睛的孩子每每爆出一句:「好聽死了!」那份滿足的神情,就是做媽媽的我無窮幸福的泉源。


唸故事書不是我對孩子所做的工作,而是一種生活,一種感動,一種活在當下。


 


 本文摘自汪培珽《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









 


艾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