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要為孩子貼上「比較大」的標籤
如果孩子年紀已經比較大了,父母才想開始幫孩子唸故事書,應該怎麼做呢?我們先來看看「比較大」的定義。當你聽到有人從孩子還在襁褓時就開始唸故事書,即使你的孩子只有兩歲,你可能還是會質疑:「都已經兩歲了,之前完全沒接觸過故事書,現在開始會不會太遲了?」或者,有的孩子可能已經六歲了,但我的書單只列到五歲,怎麼辦?甚至有些孩子都上小學了。所以,父母應該做的第一步就是:不要為自己的孩子貼上「比較大」的標籤。自己孩子年紀的「比較大」,可能還是別人孩子的「比較小」呢。
觀察孩子的接受度,來調整唸故事的方法
不論你的孩子已經幾歲了,剛開始幫孩子唸故事書,不要馬上就照本宣科地逐字唸,前幾本或是前幾次時,先用口語的方式試試看。孩子的年紀、成熟度和我們所選的故事書,都可能是變數;所以,父母必須用心觀察孩子對不同故事書的接受度。有的孩子可能一下子就愛上書了,這時當然可以進入下一個「照本宣科」階段;有的孩子則可能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耐心,而這個時程表是完全沒有標準答案可循的,只能有賴於父母細膩的觀察。
其實不論是三歲、五歲或十歲,要幫任何年紀的孩子唸故事書,都不要嫌太晚。如果在孩子三歲時,父母想要開始唸故事書給他聽,可以從我在129頁所列書單裡第一階段的書先唸,從一些文字較少、故事較有趣的書開始,然後再視孩子的個別情況,慢慢地增加或調整到最適合的步調。
父母的愛,何時付出都不嫌晚
然而,習慣的養成還是愈小愈容易建立;如果等到孩子已經不習慣靜下來聽故事、或是大到容易因為其他事分心時,要再希望他們乖乖坐在我們身邊聽故事,「耐心、耐心、還是耐心」,應該是父母們最需要準備的東西。
有一位朋友的孩子已經五歲了,才突然擔心起「六歲定終生」的說法,很懊惱為何沒有及早開始唸故事給孩子聽!如果以人腦神經的發育來看,這或許可以提醒父母及早關愛子女。其實大腦的可塑性很高,兩歲前孩子的腦神經發展確實會比成人快速,但真正的定型可直到青春期。況且對孩子來說,他們並不在乎什麼神經發不發展,他們最在乎的是父母的關愛。父母對孩子的付出,永遠不要嫌太遲,只要我們踏出第一步,就是個好的開始。
本文摘自汪培珽《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》
|
留言列表